{莊子·逍遙游}中說:“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意思是說,鷦鷯在深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過只能占其中一枝;偃鼠到黃河里飲水,黃河再大,也不過只能灌滿自己的肚子。
幾千年前,哲人先賢就已經教給了我們生活的智慧。
從物質到精神,人生的每個維度都可以刪繁就簡。
減去過分的欲望
如果以世俗的眼光來看,美國人約書亞·貝克爾是個成功人士:拿6位數的薪水,掌管150家店鋪,有美麗的妻子,22歲就買豪宅名車。
但是他發現,自己的生活并不幸福。
雖然逢年過節他買的禮物都準時到達母親手中,然而他卻錯過了與母親最后的離別,含恨一生;
他買了很多奢華的禮物給妻子和兒子,然而并沒有給他們最想要的陪伴,家庭面臨危機。
他覺得,是無止境的物欲讓生活變得混亂,讓自己迷失其中,偏偏忘記了最珍貴的東西。
于是,他毅然辭掉了年薪百萬的工作,整理內心雜亂的思緒,同時清理家里的東西。最后,家里90%的物品都被清理掉了,只剩下288件物品,成為生活必需品。
瑞恩,約書亞的老友,從高管位置上被辭退后,郁郁寡歡。受到約書亞的感染,他決定21天內過上極簡生活。他清空了家里的壁櫥,把東西全部打包進幾個大箱子中。
之后的每一天,瑞恩從箱子里拿出需要用的物品。21天結束,還在箱子的東西就是需要舍棄的。
三個星期后,有80%的東西瑞恩沒有拿出來使用,它們被出售、捐贈或扔進了垃圾桶。瑞恩帶著剩下的20%,搬進新家,開啟了全新生活。他說,我竟然第一次感覺到了富有。
“我們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獲更多。”
《孟子》中有這樣的成語:心為物役,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退居第二位,而為物所累的欲望占據了第一。
什么都想占有、什么都舍不得扔的人,內心充滿了貪婪與恐懼,而愛與幸福就找不到相應的位置了。
正如梭羅說的:一個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對很多人而言,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
打開微信,將朋友圈刷到沒有新動態為止;打開微博,看熱搜榜單上的明星又出了哪些緋聞;打開知乎,看今天又有哪些人分享了他們新編好的故事。
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我們會在任何時間不由自主地滾動屏幕,我們和其他人眾口一詞一遍遍重復著網絡新詞匯,我們對廣告長度的忍耐力越來越強,我們不知道除了被別人投喂信息之外還能怎樣學習、怎樣思考......
我們的思維,已經被過量的信息給堵塞住了。那些毫無意義的八卦、充滿戾氣的評論、浮于表面的論斷,不僅會左右我們的判斷,還會讓我們充滿焦慮。
身處知識信息過載的時代,唯有化繁為簡,為我所用,才能沉淀、專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