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的科研能力、水平的高低,決不在發表論文的多少。歷史上許多聞名的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都是因為某一次創新發現、為數不多的杰出論文而為世人所接受,對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國內核心期刊和國外影響大的專業雜志相比,每篇論文無論從水平上還是內容的分量上都有較大的差距,有些國際知名雜志上一篇論文涵蓋的內容能頂國內的幾篇。對于不求質量、只追求數量的作者來說,不單純是一個水平和熟悉新問題,說嚴重些,就是學風和道德品質新問題。寫不出內容翔實、分量重的高水平論文,就應該下苦功夫,再做些艱苦的積累性工作;而某些人為達個人目的,急功近利、七拼八湊、濫竽充數,其實就是在投機取巧,和我黨倡導的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學風背道而馳,是我們應該果斷反對和杜絕的。
我們在制定各種獎勵、評優、職稱評聘等有關政策時,應突出論文的質量,不可過分強調數量。在評高級職稱時,一定要堅持選2—3篇能代表本人水平的論文請同行專家評議,如確實有一篇高水平的論文,就可在數量上不作過分苛求。山東大學在制定SCI收錄論文的獎勵規定時,既考慮到收錄的篇數,也根據影響因子的大小給予不同的獎勵資助。對于探究生的要求,不應把發表論文的數量作為一項按時畢業必需的條件。提高探究生的質量,應在平時的培養中嚴格要求,單提要發表幾篇論文才能按時畢業,這必然造成某些探究生為能完成論文數量而采取些不恰當的手段醫學全.在.線.提供. www.med126.com,這不利于培養探究生的做人、做學問。
我們應采取一些適當有效的辦法來制止這種重量不重質的不良傾向。作為論文作者或探究生導師,我們本身首先要注重發表高水平的論文,分量不夠的論文果斷不投稿。另外,對我們的學生也要有同樣的要求。對于我們四周的那些質量不見長而數量領先的同行們要提出善意的批評。我們應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在學術論文上應重質不重量。
|